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先明: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量: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发展的行动纲领。11月7日,著名历史学者王先明教授驻欧博app 欧博官网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聘任仪式暨王先明教授受聘学术演讲(上林人文讲坛第131期)在欧博app 欧博官网长安校区举行。王先明教授做了题为“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性超越——兼论‘三农’的历史积累与‘乡村振兴的实现’”的学术报告。

王先明在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新三农”的梦想已然实现,它将从根本上突破近代以来百余年的“三农”困境,从而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悖论”问题。欧博app 欧博官网人文高研院驻院研究员代表濮文起主持学术报告会。

以“洋务”新政为始,中国走上以工业化为主导取向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但在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现代化取向之间形成一个历史的“悖论”:即中国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的方式走现代化之路,中国面临的代价是,五千年文明史面临着中断的危机……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恰恰是基于农耕经济、以乡村为载体的文明。王先明提出了“现代化的悖论难题”:一方面,在现实的逼迫下,“今日即孔孟复生,舍富强外亦无治国之道,而舍仿行西法一途,更无致富强之术。” 一方面却不免“抛开自家根本固有精神,向外以逐求自家前途,则实为一向之大错误,无能外之者。” 而这一历史悖论更突出地体现为近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背离化”发展态势,即“三农”问题不断累积和加剧的困境。

王先明通过研究发现,如何“避免西方社会中过度工业化、过度都市化的文明(在那里,‘人类失去了对特质的支配’)” 的思考,其实早已蕴含在思想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路向选择的反思中。客观的历史进程足以为思想(或理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史证。近代以来,从借法自强到变法自强,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却迭经失败,“犹是一无办法,了无进步。” 因此,对历史的反思和省觉,就体现为对于中国本位文化的积极重建。与中国本位文化重建相呼应的是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它既是从社会结构层面上对现代化“西向”选择的反映,也是针对持续不绝的乡村危机的救治举措。

鸦片战争之后很长时间段,中国发生的乡村危机是对应于城市发展或城市繁荣的具有特定区位性的一种危机,其最突出的表征是:农民逃亡,农业衰落(或农地荒废),农村破产。近代出现的“三农”困境的险峻情势愈演愈烈。王先明认为,这种集中在乡村或农业领域的特定区位性危机,是与现代化相伴相生的问题。揆诸史实不难理解,我们曾面临的“三农”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现实问题的呈现,实际上它是近代以来这一问题累积和叠加而成的时代性困境。然而,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派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急切呼吁并不曾逆转这一基本历史态势。

“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从根本上摆脱这一困境,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之一。” 王先明说,在总结和汲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辟了独特的道路选择。一方面顺势而行,顺应世界工业化、现代化浪潮,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即“我们要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 一方面逆势而为,与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农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道路不同,我们不仅将农业现代化置于四化之首,而且特别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统一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跨入新世纪不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赋予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在这种发展态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环境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中,获得了属于自己时代的新内涵。可以说,它在思想内容和时代特色上再次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如果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来,不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现代化事业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没有达标”。王先明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后谈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发展目标,如果没有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新农村建设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性升华。伴随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正在徐徐展开壮美的画卷,这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乡村发展系统工程。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是党中央基于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作出的全局谋划,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是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王先明,著名历史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乡村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续论》等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报道链接】

王先明: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311/t20231113_5696289.shtml